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颊车痈、金腮疮。指痈生于耳下颊车穴处者。由阳明经积热而发。初起如粟,色红,渐大如豆、如石榴、焮热疼痛。治宜清热解毒,内服犀角升麻汤。若失治。易成漏,经久难愈。
证名。见《疮疡》。泛指顽固性皮肤病的奇痒证候。
【生卒】:约1727~1787【介绍】:清代喉科名医。字纪元,号梅涧。歙县(今属安徽)人。世医出身,其家从先祖起知医者,代不乏人。其父郑于丰(字绥年,号认斋)在外经商时,遇福建人黄明生,精于喉科,经几
①五脏之一。与胃相为表里。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供应各方面的需要,维持人体的正常的功能活动。《类经》卷三:“脾主运化……五味入胃,由脾布散,故曰五味出焉。”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又
见《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即产后完谷不化。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藏茄之藏语名,详该条。
见《海南植物志》。为猪笼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空心苋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棘针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