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鼻大衄

鼻大衄

病证名。亦称大衄。指鼻大量出血并见口、耳一齐出血。《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大衄者,是因鼻衄而口耳鼻皆出血,故云鼻大衄也。”多因劳伤过度,府藏生热,热乘血气而致。用远志汤苦参汤牡蛎散(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参见大衄、鼻衄各条。

猜你喜欢

  • 平旦热

    证名。指在清晨四至五时左右发热。多因肺气热盛所致。《证治准绳·发热》:“平旦发热,热在行阳之分,肺气主之,故用白虎汤,以泻气中之火。”参见发热条。

  • 瘟疫明辨

    见广温疫论条。

  • 锁口

    证名。①见《外科辑要》卷三。指疮口不敛,周围组织渐高坚硬。多因疮疡溃后,感受风湿热毒,或不慎房事或饮食禁忌,或外用药物不当所致,可用银针挑破疮口四周,以木耳焙研极细末,麻油调敷可消;亦可用丹药腐蚀;待

  • 惊产

    见《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即惊生。详该条。

  • 正副夹缚法

    骨折固定方法之一。见《疡医准绳》卷六。适用于四肢肌肉丰满处骨折复位后的外固定。正夹一般用杉树皮制成;副夹用竹片制成,均宽约二公分,厚0.2公分,长度视伤处而定。先将正夹疏排患处皮肤上,敷接骨药一层,用

  • 仙拈集

    方书名。又名《李氏经验广集良方》,4卷。清·李文炳辑。本书属于验方汇编,分内科、妇人科、小儿科及外科四门。每门又按病分类,共130余类。书中选方大多平易可取,并注明出处。

  • 鳞体

    病证名。又名胎垢、蛇身、蛇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鳞体者,谓皮肤之上,如蛇皮鳞甲之状,故又名蛇体,此由气血否(痞)涩,不能通润于皮肤……。”类似鱼鳞病。治宜养血活血,如四物汤加味。亦可用僵蚕、蛇蜕

  • 姚法卫

    【介绍】:见姚僧垣条。

  • 吴门治验录

    医案著作。4卷。清·顾金寿撰于1822年。所辑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每案记载从发病至病愈的全过程。顾氏治法比较灵活,能随证而变;案末以问难形式,详析病因、病理和方治。

  • 二利丸

    见《外台秘要》卷二十。即葶苈丸第一方,见葶苈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