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五官之一。又名明堂。隆起于面部中央。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之下部有两孔,名为鼻孔。頞以下至鼻准,有鼻柱骨突起,又名鼻梁、天柱。鼻孔内有鼻毛。鼻孔深处称为鼻隧。鼻为呼吸出入之门户,为肺之窍。《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鼻病多与肺脏有关,或与脾胆等脏有关。《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素问·刺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

猜你喜欢

  • 血汗

    证名。见《奇效良方·诸血门》。又名红汗、汗血、肌衄。指汗出色淡红如血。多由火热炽盛,迫血外溢所致。《血证论·汗血》:“则知阳乘阴而外泄者,发为皮肤血汗矣。”《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有血汗者,汗出

  • 惊振外障证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目被物撞触而结为外障也。”泛指因目外伤而引起的外障眼疾。

  • 韩止轩

    【介绍】:见韩善徵条。

  • 刘景厚

    【介绍】:见刘纯条。

  • 水飞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水飞蓟,详该条。

  • 医要集览

    丛书名。共6种,《脉赋、脉诀、真刘三点脉诀》(原题晋·王叔和等撰)、《用药歌诀》(不著撰人)、《药性赋珍珠囊》、《伤寒活人指掌提纲》(元·吴恕撰)、《诸病论》(不著撰人)、《难经》。

  • 山东何首乌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白首乌,详该条。

  • 双头粘

    见《闽东本草》。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 牙槽风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牙槽风初起先齿痛不已,后牙根肉浮肿,紫黑色,或出血,久则腐烂而臭。”多由阳明痰毒邪火上薰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五味消毒饮、清胃散等加减。参见骨槽风条。

  • 气结难产

    病名。指气结不行,反而逆上所造成的难产。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数日胎不下,服催生药不效,似交骨不开,实气结不行。儿未到产门,虽数日不下,万不可用开骨药,又切忌催生药。多因坐草太早,儿未转头,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