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藤子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即瘰疬,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龙泉。即然谷,见该条。
病名。《女科秘旨》卷四:“面肿色赤,口苦咽干,日晡寒热,日渐羸瘦,胎气不见升动,用银柴胡、胡黄连各一钱,煎服。”
即下午,申时。《灵枢·病传》:“夏早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百一选方》。为葱汁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咽喉经验秘传》:“此症因心肺停受郁热,风痰上越脏腑。须要看他地位,在上者为元痈;在中者为热痈;在两边者为双喉痈;在下者为页育也。要识得标本,然后治其有余不足。”详见各该条。
出《素问·本病论》。即上丹田。见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槐角之别名,详该条。
①推拿穴位名。位于小腿后方。能醒神,止泄,平喘。《小儿推拿秘诀·身中十二拿法》:“十拿鱼肚穴,能止泻,醒人事。”《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承山穴,在腿肚中。一名鱼肚穴,一把拿之。拿此穴,小儿即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