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无力升举所致的头痛。《景岳全书·杂病谟》:“阳虚头痛,即气虚之属也。亦久病者有之,其证必戚戚悠悠,或羞明,或畏寒,或倦怠,或食饮不甘,脉必微细,头必沉沉,遇阴则痛,逢寒亦痛。”参见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蛇腹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病名。《医贯》卷五:“耳脓即停耳。”系指耳内流脓。详聤耳条。
出《本草纲目》。为紫河车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详见丁奚条。
即紫金锭,见该条。
病名。指长期寒热发作之疟。《景岳全书·疟疾》:“古法云:以清脾饮治秋时正疟,随证加减大效。”参见疟疾条。
秦代主管医药的官员。杜祐《通典》:“秦有太医令丞主医药。”
指经脉行于体表和四肢的外围部分。《灵枢·刺节真邪》:“……夫子乃言刺外经去阳病。”《黄帝内经太素》:“……十二经脉,入府藏者,以为内经,行于四支(同肢)及皮肤者,以为外经也。”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熊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