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鱼子石榴证

鱼子石榴证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由脾肺积毒,血络瘀滞所致。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气轮一、二处,生浮肉一片,色浅红,内细颗丛萃,揉之俨似小铁砂,曰鱼子。其肉块圆长,或四或六,四角生来若榴子绽露于房,曰石榴。不割亦复满瞳神,视无见。”《张氏医通》卷八:“其状生肉一片,如榴子绽露于房,障满神珠,血部瘀实,目疾之恶证,治用割,割后见三光者可治,……若三光瞑黑者,内必瞳神有损不治。”治法:宜清热散瘀,内服抽风汤加减,外点绛雪膏。古代亦用手术割治。

猜你喜欢

  • 风门

    ①经穴名,代号BL12。亦称风门热府,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二肋间动

  • 口麻

    症名。系指口内麻木不仁。常见于其他一些全身性疾病。《血证论》卷六:“口麻是血虚。”治宜补血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参见口不仁条。

  • 血虚发热

    病证名。①见《内外伤辨惑论》。亦称血虚热。指血虚而致的一种虚热。多由吐衄便血或产后崩漏等失血所致,亦可因饮食劳倦等内伤脾胃,逐渐发展而成。症见肌热面红,燥渴,甚则烦躁,睡卧不安,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等

  • 病证名。①指胸腹部痞满、按之不痛的疾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又:“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

  • 遗沥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证治要诀·遗精》论述遗沥比之遗精稍少,小便有数点稠粘,茎头微痛,或小便已停,有时方有一、二滴沾裩。”治同遗精。详该条。

  • 小眦赤脉传睛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又名小嘴赤脉附睛障。本症外眦赤脉增多,横过白睛,可侵向黑睛,痒痛无时。古人认为小眦赤脉属心之虚火或三焦壅热,宜结合全身症情辨证论治。参见赤脉传睛条。

  • 蜀椒丸

    《外台秘要》卷七引张文仲方。蜀椒(出汗)、半夏各一升,炮附子一两。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次。治胸中气满,心痛引背。

  • 小儿胃热吐泻

    病证名。《活幼心书》:“先吐而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气促唇红,吐来面赤,脉洪而数,渴饮水浆,此为热也。”治宜彻热,用黄芩加生姜半夏汤。

  • 胃虚汗

    证名。指胃气虚弱而致自汗之证。《张氏医通·杂门》:“胃虚水谷气脱散者,汗自出,必气虚少食。”治宜补气运脾丸。参见自汗条。

  • 卧产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产妇临产时,背平着蓆,体不倦曲,使儿易产,所采取的体位,称卧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