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大黄、黄连各二钱,黄芩一钱。为粗末,以麻沸汤浸良久,去渣,分二次服。治狐惑,舌白齿晦,面目乍白、乍赤、乍黑,变异无常,四肢沉重,默默多眠,喉蚀声哑,上唇生疮。本方组成与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即咽后壁。
【介绍】:见倪朱谟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血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朱砂莲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萧埙条。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魄,属神经活动中有关本能的感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亦为五脏精气所化生,古人认为属肺所藏。《灵枢·本神》:“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精气充足,则体魄健全,感觉灵敏,动作正确。参五脏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乳蛾发于一侧者为单肉蛾;发于两侧者为双肉蛾。见乳蛾条。
出《灵枢·经脉》。即髌骨。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