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鬲咽

猜你喜欢

  • 脉说

    脉学著作。2卷。清·叶霖撰。上卷选取《内经》、《难经》、《脉经》等有关论脉部分阐明新义,并分别论述脉机、妇人脉法、幼儿诊法、奇经八脉、脉色兼察等。所附察色节要,多采石芾南之说。下卷列举分析30种脉象,

  • 阴阳两虚

    指脏腑阴阳俱虚,或气血俱虚,或肾阴阳俱虚。可因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或阴阳俱损而致。在辨证方面,既有阳虚的见证,又有阴虚的见证。治疗原则应两补阴阳,并根据阴阳虚损的情况,分主次施治。

  • 阳疽

    病名。《疡科选粹》卷一:“发于足趺名曰阳疽。”指生于足背之痈疽。证治见脚发条。

  • 毛地梨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 胞阳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审视瑶函》认为即离廓,络通小肠,“心与小肠相为脏腑,为诸阳受盛之胞,故曰胞阳廓。”

  • 经候不止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漏。详该条。

  • 大实心痛

    病证名。《活法机要·心痛证》:“大实心中痛者,因气而食,卒然发痛,大便或秘,久而注闷,心胸高起,按之愈痛,不能饮食。急以煮黄丸利之,利后以藁本汤去其邪也。”参见心痛条。

  • 妊娠舌肿痛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多由心脾二经伏热上攻所致。症见舌肿痛甚则塞口填喉,呼吸困难,水谷难咽,胎气逼心烦闷欲死,舌强硬不语。治宜速下之,使逆行之火尽从下降。方用四黄夺命丹(《陈素庵妇科补解》大黄

  • 疮疡经验全书

    书名。又名《窦氏外科全书》,13卷(仅有6卷本,内容全同)。旧题宋·窦汉卿撰,实为1569年窦梦麟补辑明代以前诸书而成。卷1咽喉牙舌毒;卷2发胸面部疽毒;卷3胸腹腰肋痈毒;卷4手腕发背、疔毒;卷5串毒

  • 十三脏腑

    见《此事难知》卷上。即心、肝、脾、肺、肾、心包络、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胞(胞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