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子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樟树子。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樟树子。详该条。
丛书名。严鸿志辑。刊于1921年。内容多为《感证辑要》、《女科证治约旨》、《女科精华》、《女科医案选粹》。
见蛇头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七十六。又名伤食发丹、食滞丹毒。小儿丹毒之一。多因小儿乳食过多,不能运化,蕴热于内,达于肌表而生。初发形若赤游丹,游走缓慢,且见发热面赤,口酸,舌有黄苔,治宜先消滞,服保和丸,余
病证名。见《婴童百问》。痰涎壅滞,烦闷颊赤,口干烦渴,项颈结热者。宜清凉饮子(大黄、连翘、芍药、羌活、当归、防风、甘草、山栀仁)。心脾壅热多涎者,用牛蒡子散(牛蒡子、栀子仁、甘草、川芒硝、郁金、枳壳)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二方。当归、川芎、芍药、青皮、陈皮、茯苓、制半夏各一分,鳖甲(醋炙)五钱。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乌梅一个,水煎服。治劳疟寒热。若热多,加柴胡;寒多,加草果。
【介绍】:见毕荩臣条。
又称指压疗法、点穴疗法。是指以手指于选定穴位上进行按压、爪切或掐拿等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以手指代替针具进行刺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病能论》所述:“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即是指此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四卷。即酒毒发。见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医案著作。许履和等整理。本书收载评选静香楼医案2卷、评选继志堂医案2卷、评选环溪草堂医案3卷、评选爱庐医案24条。每部医案分列门类,每门有验案数则,每案先录医案原文,后依次为柳宝诒选评、邓养初和孙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