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出魏·李当之《药录》。为大黄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蟋蟀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妇科易知》。指男女性交时,妇女月经适至,俗称撞红。
【介绍】:见杨文修条。
书名。见《宋史·艺文志》,释音一作释言。1卷。唐·杨玄操撰,已佚。
指妥善而有效的治疗。《灵枢·百病始生》:“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名。见该条。
见《滇南本草》。即远志,详该条。
证名。又名齆鼻。齆,鼻病也(《玉篇》)。又鼻塞曰齆。①指嗅觉失灵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②俗称阻塞性鼻音为齆鼻。如《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有“王谟齆鼻,言不清畅”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半边莲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属产后下利范畴。参见产后下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