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舌色淡紫而尖生蓓蕾。多因嗜饮感寒伤肺,厚味伤胃,热郁而气血不畅所致,宜小柴胡汤加葛花、滑石、生地之类(见《伤寒舌鉴》)。
病名。《疡医准绳》卷三。即蛇节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载:“眉本二穴。”王冰注:“攒竹穴也。”
丛书名。又名《萍乡文氏所刻医书六种》或《萍乡文延庆堂六种新编》。清·文晟辑。成书于19世纪中期。内容为《内科摘录》、《外科摘要》、《慈幼便览》、《增订达生篇》、《编方补遗》、《药性摘录》。
书名。3卷。明·汪机撰,陈桷汇辑。每卷医案略分门类,汪氏认为“徒泥陈言,而不知变,乌足以言医”。治病取各家之长,不拘泥于成方,立论比较倾向于朱震亨。在诊法上重视四诊合参,尤长于脉诊与望诊,案中每多记述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指黄疸病中病势急骤、险恶的一类。多因湿热毒邪深重、燔灼营血所致。症见高热烦渴,溲赤,卒然面目全身发黄(亦有初不发黄,死后身面发黄者),胸满腹胀,甚则神昏谵语,吐衄,便
病名。指痢疾因于寒客肠胃者。《时病论》卷三:“寒痢之证,实因炎热贪凉,过食生冷,冷则凝滞,中州之阳,不能运化,清气不升,脾气下陷,以致腹痛后重,痢下白色,稀而清腥,脉迟苔白者,当去其寒,兼扶脾土。……
针灸体位名。详卧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