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湿

风湿

病名。①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身痛或身重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又:“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耆汤主之。”又:“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②泛指感受风湿而致的多种病症。《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湿者,是风气湿气共伤于人也。……其状令人懈惰,精神昏愦,若经久,亦令人四肢缓纵不随,入藏则瘖痖,口舌不收;或脚痹弱,变成脚气。”参见痹、脚气条。

猜你喜欢

  • 反背红

    ①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大肺筋草之别名。②见《贵阳民间药草》。为血盆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小独根

    见《云南中草药》。为何首乌之别名,详该条。

  • 郭桂

    【介绍】:宋代医生。字时芳。兰溪(今浙江兰溪)人。医术高明,负有盛誉。

  • 灵苑方

    方书。20卷。宋·沈括撰。约成书于1048~1077年。收集内、外、伤、妇产、儿、五官各科验方,并论述鹿、胡麻、鸡舌香等药功用。其中不少验方系当时疗效较高之新方,如至宝丹之治卒中昏厥,竹龙散之治消渴,

  • 苔垢

    ①即舌苔。②舌苔混杂污垢。多见于宿食不化或湿浊内停。

  • 四逆

    证名。指四肢逆冷不温的症象。出《素问·阴阳别论》。多见于虚寒之证。如伤寒少阴病见四肢逆冷,脉微欲绝,下利清谷而用四逆汤等。亦有因热邪郁遏所致。《伤寒明理论·四逆》:“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者是也。……若

  • 句漏

    山名。又作勾漏。在今广西北流县东北十五里。因山中多洞,洞洞相通,故名。相传晋·葛洪曾在此山白沙洞炼丹。洞方圆达百亩。下有枯井八处,传为采沙处。《晋书·葛洪传》:“有洪为句漏令事。”

  • 捣针法

    见提插法条。

  • 割攀睛胬肉手法

    眼科手术方法。见《审视瑶函》。历代方法相似,多以钩或针挑起胬肉,用锄刀或眉刀等剥离,再剔割或剪除之。并指出胬肉割后之残端施以火烙,可防止复发。此法颇与近代手术方法相类似。

  • 先醒斋笔记

    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