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面黄

猜你喜欢

  • 皂荚刺

    见《太平圣惠方》。即皂角刺,详该条。

  • 阳病治阴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①“阳胜则阴病”,阳热盛的病证,耗损了阴津,治宜甘寒生津,保存津液;又如温病后期,肝肾阴伤,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手足心热,脉虚

  • 冰郎花

    见《吉林中草药》。即冰凉花,详该条。

  • 博物知本

    丛书名。清·尤乘辑。刊于1691年。系《脏腑性鉴》、《经络全书》、《药品辨义》三书之合刊本。参见各该条。

  • 疳鼻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鼻之状,鼻下两边赤,发时微有疮而痒是也……亦名疳鼻。”详鼻疳疮条。

  • 胫阴疽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黄鳅痈。见该条。

  • 鱼子障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

  • 芎菊茶调散

    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薄荷1200克,羌活、白芷各300克,荆芥穗、防风、菊花各600克,细辛、甘草各180克,川芎500克。为细末,每服6克,茶水调下。功能散风清热。治感冒风寒,风热上攻,头昏目

  • 瞀热

    证名。指闷乱烦热之状。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参见闷瞀条。

  • 推拿广意

    见小儿推拿广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