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清凉涤暑法
即清凉涤暑法,见该条。
即清凉涤暑法,见该条。
病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即伤风,称为小者,别于伤寒之中风也。”参见伤风条。
详瘴条。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又名改訾。《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发于胁者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灸之。”泛指发于胁部之痈疽。证治见胁疽条。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脐下4.5寸,再旁开腹正中线一横指处。主治子宫脱垂。直刺0.5~1寸。
出《新修本草》。为槐枝之别名,详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九方。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荆芥(不去梗)、桔梗(蜜拌炒)各五钱,甘草二钱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不拘时服。治感受风湿,及形寒饮冷,痰嗽咳逆连声者。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2卷。元·王好古撰。作者初撰于1291年,后原稿佚失,经追忆“十得七八”,复刊于1297年。此书以十二经为纲,首述伤寒,附以杂证。学术渊源以张仲景为本,参酌补充张元素、李东垣等治法,选方采用《
见《中药志》。为黄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王兆铭《中西医结合痔漏临床证治》。即外痔并发炎症,红肿疼痛者。宜清热解毒、疏风。服槐角丸,外用祛毒汤熏洗。参见血栓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