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聚散障、夜星聚散、星月聚散、浮萍障、时发时散翳。多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阴虚兼湿热所致。症见黑睛生翳,“或圆或缺,或厚或薄,如云似月,或数点如星,痛则见之,不痛则隐
见《中国药用真菌》。为树舌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名。清·汪和鼎辑。刊于1812年。包括《宜麟策》、《达生篇》、《保婴易知录》、《丛桂堂集验良方》。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露置户外,任其日晒夜露。②药物剂型之一。参见露剂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见《本草纲目》。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手掌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
①《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方。当归、川芎、防风、生地黄、荆芥、羌活、细辛、藁本、石膏、半夏、甘草、旋覆花、蔓荆子各五分,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治妇人头风。②《医醇賸义》卷一方。生地黄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