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虚恶寒

阳虚恶寒

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阳虚恶寒,以阳气能温分肉而充皮毛,肥腠理而司阖,内伤房欲,火衰恶寒,即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其症必兼踡卧,足冷,濈濈自汗,两尺沉细。”《景岳全书·杂证谟》:“其证则未冷先寒,或手足清厥,或身为寒栗,或脾胃不健,或肚腹不实,或小水频数,或阳道不壮,或每多恐畏,或眼耳少神,是皆阳虚生寒也。治宜温补元气,其微者宜五君子煎理阴煎六气煎、温胃饮寿脾煎之类择而用之。其甚者宜大补元煎右归饮右归丸四味回阳饮六味回阳饮、海藏八味地黄丸之类主之。”《医碥·恶寒》:“阳虚则恶寒也,治宜姜、附、参、芪之类助阳固表。”参见恶寒、内伤恶寒条。

猜你喜欢

  • 剪绒花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瞿麦之别名,详该条。

  • 胎产金丹

    ①《仙拈集》卷三方。当归、川芎、白芍药、人参、赤石脂、白术、茯苓、桂心、藁本、白薇、白芷、牡丹皮、延胡索、没药、甘草各一两。赤石脂、没药另研,余药酒浸,烘干为末,取十五两;再取香附水浸炒为末十五两,共

  • 蟋蟀草

    见《嘉兴府志》。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 刺矶松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鸡娃草之别名,详该条。

  • 六腑腹胀

    病证名。指腹胀属于腑气失调引起者。《症因脉治》卷三:“六腑腹胀之症,胸前胀满,妨于饮食,胃胀也。肠鸣而痛,濯濯有声,大肠胀也。小便时赤,小腹胀满,小肠胀也。气癃溺涩,少腹胀急,膀胱胀也,气满肤中,空空

  • 手朝三元

    自我推拿的一种方法。见陶弘景《真诰》。又名上朝三元。三元指头顶部。用手指从前额部向上抚摩头部如梳头状。有活血祛风等作用。《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以手乘额上,谓之手朝三元,固脑坚发之道也。头四面,以

  • 曲隅

    隅,两边相交成角。即曲周,详该条。

  • 薅田蔗根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茅莓根之别名,详该条。

  • 桑麻丸

    即扶桑丸,见该条。

  • 理中

    调理中焦脾胃的治法。多指中焦脾胃虚寒证,症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等,用理中汤温中祛寒。《医门法律》:“脾之体阴而用阳,胃之体阳而用阴。理中者,兼阴阳体用而理之,升清降浊,两擅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