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即哮拔、醋呛哮详该条。
泛指脏腑功能活动失调。通常用以说明脏腑气化过程中,升清降浊机能紊乱,因而产生呃逆、胸脘痞闷、腹胀、腹痛、二便失调等症。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即赤石脂,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PC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之郄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5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正中神经,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并有前臂正中动、静脉
即清暑益气汤第二方作水丸。治证同。见清暑益气汤条。
【介绍】:见魏直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肋疽。见该条。
痧证之一。系霍乱的俗称。因患时吐泻交作,血液停滞,手指螺纹下陷故名。本证可见于剧烈吐泻所引起之重度脱水。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阳桃,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