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钟乳散

猜你喜欢

  • 出《串雅内编》。走方医把药性上行的叫做顶。顶药多吐。例如皂矾顶,治风痰上涌而昏倒,用皂荚末、生矾末、腻粉作散剂,水调一钱服下即吐。(腻粉有二种:一为汞粉,一为铅粉,均有毒,宜慎用)

  • 风血痹

    病名。即血痹。《太平圣惠方》卷十九:“夫风血痹者,由体虚之人,阴邪入于血经故也。若阴邪入于血经而为痹,故为风血痹也。其状形体如被微风所吹,皆由优乐之人,骨弱肌肤充盛,因疲劳汗出,肤腠易开,为风邪所侵故

  • 两胁下痛

    证名。指两侧胁肋下疼痛。多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亦可见于肝咳。《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详胁痛、胁下痛各条。

  • 肝火

    指肝气亢盛的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症见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弦数;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治宜平肝泻火。

  • 愈毒汤

    《医学准绳六要·治法汇》卷五方。土茯苓四两,白藓皮、苦参、金银花各三钱,黄柏一钱,皂角三十粒,薏苡仁、木通、防风各二钱。水煎服。治曾患梅疮而头痛不止,咽中痛或臂膊有块作痛。如气虚者,加人参、黄芪;血虚

  • 里热不得卧

    外感不得卧之一。指三阳失于解表,邪热传里所致的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里热不得卧之症:身热汗出,渴而引饮,小便不利,太阳经里热也;烦渴消水,口燥唇焦,大便坚结,阳明经里热也;寒热口苦,胁痛干呕,少

  • 木香调气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木香、藿香、砂仁、豆蔻仁、甘草。水煎服。治胃气不顺,忽然发呕者。

  • 医方捷径指南全书

    书名。二卷。清·王宗显辑。约成书于1644年。上卷记述单味药药性、功用;下卷分科、分证介绍方剂,并附救急方数则。

  • 许思文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隽臣。安徽歙县人。为许佐延之子,承父学,亦精于医术,撰有《喉科详略》、《幼科简便良方》、《妇科阐微》等书,未见刊行。

  • 客气上逆

    即邪气上逆。例如外感表虚证误用攻下,胃气虚而邪未解,邪气乘虚上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但以胃中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