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金针

金针

眼科手术器械。用以拨治圆翳内障。其制作形式不一。①见《目科正宗》。赤金制作,长约三寸,针身长寸余,粗若鞋底针,尖端细如绣花针而圆锐滑泽,以坚细中空慈竹为柄,针根用银镶固(见图88-1)。②见《审视瑶函》。以紫檀花梨木或犀角为柄,长约二寸八九分,粗如弓弦,柄两端钻眼约三四分,赤金抽粗丝长约寸许,用生面调生漆嵌入柄眼内,外端余六七分,略尖不可太锋利(见图88-2)。今之拨障针,即由古代金针改进而成。

图88-1

图88-2

猜你喜欢

  • 湿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感受湿热病邪而致的痉证。湿热病邪。侵袭经络,以致身热不扬,抽搐,或四肢痉挛,角弓反张。治宜清热化湿为主,如甘露消毒丹。清·吴鞠通《解儿难》:“湿为浊邪,最善弥漫三焦,上蔽清窍,内

  • 心手少阴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阴心经详该条。

  • 太阴厥

    六经厥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腹胀,后闭,食为寒呕,名太阴厥。……考其厥因,多以不胜乘其所胜,气不得行,遂致于逆。”参见六经厥、厥证条。

  • 皇甫谧

    【生卒】:214~282【介绍】:魏晋间医家、文学家。字士安,幼年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中年患风痹症,由于讲究服石,致身体极度瘦弱,辗转床侧,甚至一度有自杀之念。后曾专心攻读医

  • 盐蜜煎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盐(捣末)半两,蜜二合,皂角(捣末)一分。先将盐放锅内,次下蜜、皂角末,慢火煎,候冷为丸,枣核大,以铅粉滚为衣,纳肛门中。治脾黄胀满,气冲胸膈,大肠不通。

  • 江涵暾(tūn 吞)

    【介绍】:清代官吏兼医生。字笔花。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曾在广东当官,中年开始研究医学,往来于江浙之间。因鉴于有些医生不习医理,遂采集张仲景、李杲、张景岳、程钟龄等医家论述,编成《笔花医镜》(18

  • 谢以闻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末医家。字克庵。杭州府于潜(今浙江临安西)人。家贫,刻苦学习,尤其精于医术,年至八十余岁时,仍手不释卷。著有《医学要义》一书,未刊行。

  • 临产泄泻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临产泄泻,内由脾气虚弱,或先饮食受伤,或新感寒邪,因而泄泻也。治法于催生药内,加一二温中和胃,消食利水,则泄泻可以稍愈而产亦易,不必用苓、术补土,以壅胎气,可服温脾达生汤

  • 胎落

    病名。即小产。《经效产宝》:“妊娠伤寒,骨节疼痛,壮热,不急治,则胎落。”

  •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书名。简称《金匮述义》,《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3卷。日本·丹波元坚撰于1842年。作者鉴于其父丹波元简所撰《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在采辑各家学说及阐述精义方面犹有缺漏,有一定的局限性,遂选录《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