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跗阳条。
病证名。出《银海精微》。又名玉翳浮满、玉翳浮瞒、玉翳浮睛。起病多因肝经风热,病久反复者,又属肝肾不足。《银海精微》:“初则红肿赤脉穿睛,渐渐生白翳膜,初起时如碎米,久则成片,遮瞒乌睛,凝结如玉色,名曰
同额。详该条。
即肛门。详该条。
即泄泻。《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类经》卷五:“脾肾虚寒,故为后泄。”详泄泻条。
指脉络之横斜者。《素问·刺疟篇》:“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即橡实壳,详该条。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即魇。详该条。
【介绍】:晚清医家。字大燨。江苏吴县人。于1846年撰《爱庐方案》一卷(又称《爱庐医案》,书中记录医案,较简约易览。另辑有《临证经验方》一卷(1847年刊行),系由张德达校。
痿证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又名皮毛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