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喉科秘旨》卷下。即悬壅垂之俗称,详该条。
方书名。1卷。明·杨瑞集。刊于1531年。本书系将明·张子麒辑《新刊经验秘方》(共28方)、《方外奇方》(共24方)、李文敏辑《经验药方》(共13方)及杨氏附方(共5方)合刊而成。内容以经验成方为主。
见《本草纲目》。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颧疔。见该条。
病证名。由蛔虫而引起的疳疾。出《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七。小儿脏腑虚弱,如饮食不洁,蛔虫感染,或喜食肥甘、香饵,损及脾胃,则湿浊不化,易生虫疾。症见腹中攻痛,时缓时止,呕吐清涎,腹胀,面色青黄,唇色淡白
古时纺纱织线之针。《灵枢·九针论》:“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
病名。《疡医准绳》卷四:“胫疽,发于胫名曰兔啮。”即附骨疽。详该条。
出《滇南本草》。为狼毒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