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黄芪、芍药、桂枝各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一方有人参)。水煎,分三次服。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治血痹,肌肤麻木,脉微涩小紧。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痛风》。指气血不足,阴火旺而有痰浊的痛风症。治宜补气血,调阴阳,参以清痰火。药用人参、白术、熟地黄、黄柏、山药、海石、南星、琐阳、败龟板、干姜等。参见痛风条。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妊娠。详该条。
病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即井疽。见该条。
【介绍】:参见钱瑛条。
【介绍】:见刘信甫条。
病证名。目翳垂下如线,称线障。兼有红赤涩痛者。多由肝肺风热所致。宜疏风清热,明目退翳障。用石决明散加减;若无红痛,多属肝肾阴亏;若虚火上炎者,宜滋阴清热。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参见赤膜下垂条。
经穴别名。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即气海,又名丹田。详气海、丹田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大叶蛇总管之别名,详该条。
秦晋之间称双生为僆子。详双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