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方。川芎二钱半,当归六钱,炙甘草五分,桃仁十五粒,炒麻仁二钱,肉苁蓉(酒洗,去甲)一钱。水煎服。治产后大便秘结,类伤寒三阴证。若汗多便实,加黄芪、麦门冬各一钱;腹满溢便实,加
见《本草纲目》。为睡菜之别名,详该条。
体液所化的泡沫。《灵枢·周痹》:“风寒湿气客于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
运气术语。出《素问·六微旨大论》。指既为天符、又为岁会之年,即司天之气、中运之气和岁支之气三者会合。戊午、乙酉、己丑、己未均属太乙天符年。
古病名。即疠风。又称癞。《世医得效方》卷十三:“疠风……即大风恶疾,癞是也。”详疠风条。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熟地黄、肉苁蓉(蒸)、女贞子(盐制)、骨碎补、淫羊藿、鸡血藤、莱菔子(炒)、狗脊(盐制)、牛膝。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服一丸,一日三次,温开水送服。功能补肾强骨,
见《增订伪药条辨》。即别直参,详人参条。
出汉·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指房事。
证名。指病后体虚而致多汗之证。见《证治要诀·盗汗自汗》。病后多汗,有因表虚卫气不固者,治宜益气固表,可用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有因气血俱虚者,治宜补益气血,可用八珍散、十全大补汤;或补气为主,兼以补阴
《幼科释迷》卷五方。蜈蚣一条,胆南星二钱,全蝎、防风、白附子、远志、芦荟、延胡索、朱砂各一钱,麝香一字,金箔、银箔各三片。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薄荷煎汤送下。治急惊为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