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之。代号LR。《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本经足大趾背侧外际(大敦)起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到达内踝前一寸(中封)的部位,再向上在三阴交穴处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相会,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叉到足太阴脾经的后面,上至腘窝内缘(曲泉)沿着大腿内侧,分布于阴毛部位,绕过阴器(外生殖器),到达小腹,挟着胃的旁边,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贯穿膈肌,分布在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联系目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上出额部,与督脉会于巅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行到口颊里边,环绕唇内。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肝分出,贯穿膈肌,进入肺中。肺气由此回复到手太阴肺经。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腰痛疝气,妇人少腹肿,咽干,面色灰暗,胸满呕逆,飧泄,遗尿癃闭等(图78)。

图78

猜你喜欢

  • 音瘖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即瘖。详见瘖条。

  • 落脐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部污染而成之疮。治疗同一般疮疡处理。又称脐漏,见该条。

  • 吴溶堂

    【介绍】:见吴宁澜条。

  • 肌肉软

    五软之一。肌肉为脾所主,小儿乳食不足,脾胃气虚,故肌肉虚软,皮肤松弛,形体瘦弱,智力迟钝。治以补脾为主。宜扶元散。

  • 瞳神阔大

    病证名。见清·佚名《异授眼科》。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 恶食

    病证名。①指见食物而有厌恶感,不能进食者。《证治汇补》:“恶食非止一端,有胸中痰滞者,宜导痰以助脾。有伤食恶者,宜消化以助脾。有病久胃虚者,宜参术以健脾。”一般可用保和丸加减。②即恶阻。详该条。

  • 麦粒团

    见《安徽中草药》。为木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 肺主皮毛

    出《素问·痿论》。肺与皮毛(一身之表)在生理上和病理上均有密切关系。肺主气,司呼吸,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而皮毛之汗孔也有散气(调节呼吸)的作用。肺还有散布卫气、外卫肌表的功能。如肺气虚,肌表不

  • 任主胞胎

    出《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注。指任脉主女子的胞宫与胎孕。《类经·任冲督脉为病》:“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养任也。”女子十四岁左右,任脉气通,冲脉血盛,则月经正常,婚后即能孕育。反之,任脉不足,则经、带、胎

  • 乳没汤

    《医学从众录》卷八方。乳香、防风、知母、陈皮、木通、香附各一钱,没药、川芎、甘草、当归、贝母各五分,薏苡仁、金银花、栝蒌仁各二钱,橘叶二十片。水、酒各半煎,食后服。治乳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