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豌豆跌打

豌豆跌打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紫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眼胞

    见《脉经》。即眼睑。详该条。

  • 伤湿咳嗽

    病证名。指因感受湿邪引起的咳嗽。多由时行雨湿,或坐卧湿地,或湿衣沾身所致。《症因脉治》卷二:“伤湿咳嗽之症,身重身痛,或发热有汗,或面目浮肿,或小便不利,骨节烦疼,气促咳嗽。”脉多濡软、浮缓等。治宜燥

  • (眼)大嘴

    见《广勤轩遗稿》。即内眦。详该条。

  • 魄户

    经穴名。代号BL4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及颈横动脉降支通过。主

  • 神仙碧霞丹

    ①《银海精微》卷下方。当归、黄连各二钱,制没药、麝香、冰片、白丁香各二分,马牙硝、制乳香各五分,铜绿一两(一方无冰片、白丁香)。为细末,熬黄连膏和丸,龙眼核大,每次一丸,新汲水化开点眼,日二次。治眼疼

  • 肮(kàng 亢)

    通亢、吭。颈前部;喉咙。《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不搤其肮。”

  • 万经棵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 沈氏葳蕤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葳蕤、茯苓、酸枣仁、石膏各一钱,人参七分。水煎热服。治病后多寐,身犹灼热。

  • 惊膈吐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惊吐。见该条。

  • 大蓟饮子

    见《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二。即大蓟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