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调经论篇

调经论篇

素问》篇名。调,调治;经,经脉。本篇主要说明外邪侵入人体引起阴阳失调虚实病理机制,指出针刺补泻手法对调和气血的重要意义,故名。

猜你喜欢

  • 破布粘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 园香草

    见《安徽中草药》。为铃茵陈之别名,详该条。

  • 芫荽子

    见《现代实用中药》。又名胡荽子、香菜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的果实。主产江苏、安徽、湖北。辛,微温。透疹,健胃。①治痘疹透发不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痢疾。煎服

  • 苦豆子草

    见《新疆中草药手册》。即苦豆草,详该条。

  • 脱色

    脸色泛白,如脱去颜色之状,可见于突然惊恐或晕针。《素问·刺禁》:“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

  • 颃颡(háng sǎng 杭嗓)

    指咽后壁上的后鼻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相当于鼻咽部。足厥阴肝经过此。《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

  • 虎掌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之别名,详该条。

  • 猫耳朵

    见《湖南药物志》。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 清空散

    《银海精微》卷下方。又名清空膏、青空膏。川芎五钱,柴胡七钱,炒黄连、防风、炙甘草、羌活各一两,黄芩(半炒,半酒制)三两五钱,栀子一两五钱。为细末,每服一钱,放热酒内,再入茶少许调如膏,临卧抹口内,温水

  • 雌雄痔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一长一圆即雌雄也。”即肛门外有两个大小不等的痔核。宜内服苦参丸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