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化瘀丸
即消积通经丸,见该条。
即消积通经丸,见该条。
见《格致余论》卷一。阳,指气、火。多指精血亏损、阴不济阳所产生的内火。朱丹溪认为饮食失节,嗜酒纵欲,伤戕过度,则阳热易亢,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
【介绍】:见王文之条。
病人自觉口香。可见于消渴病重证。
指滋润肺脏的阴液。肺受脾气上输的水谷精气所滋养,又受肾水的濡润,合称肺阴,它与肺气相互为用。如邪热燥气犯肺,或肺脏内伤,久则可以损耗肺阴,使肺失其滋润,出现干咳、痰血、潮热、盗汗等症状。
见《湖南科技情报(医药卫生)》1973;(3):44。为八月札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即疖,见该条。
病证名。①指眩晕由风邪入脑,或挟痰水逆上所致者。《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夫风头旋者,良由体虚,风邪乘于阳脉,诸阳之经,皆上注于头面,风邪随入于脑,遂成头旋。亦因痰水在于胸膈之上,犯大寒,使阳气不行,
即利尿穴。见该条。
【介绍】:见胡文涣条。
经外穴名。即印堂。《千金翼方》:“曲眉穴,位在两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