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风和燥相结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胁痛、皮肤干涩,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等。治宜润燥清肺,兼以疏风。
见医方全书条。
病名。因食疫畜肉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诸病源候论·食诸肉中毒候》:“凡可食之肉,无甚有毒。自死者,多因疫气所毙,其肉则有毒,若食此毒肉,便令人困闷吐利无度,是中毒。”参见食六畜肉中毒条。
《疫喉浅论》卷下方。鲜生地黄、玄参心、麦门冬、甘草梢、连翘、青黛、木通。加灯心二十寸,竹叶二十片,水煎服。治疫喉痧透,溲涩不通,舌燥脉数。
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为淡菜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上巨虚,见该条。
病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花癫。详该条。
见《医学纲目》卷三十四。即月经。详该条。
出《物类相感志》。为麻油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竹节香附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