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即藏厥。指因内脏阳气衰微而引起的四肢厥冷。《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藏厥。”属寒厥重证,治宜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及灸法等急救回阳。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肩井骨即锁骨的肩峰端。多因跌扑、坠堕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压之加剧,活动受限,可有骨声。治宜手法整复,给予固定。内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肿痛减轻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后
草木茂盛。《素问·五常政大论》:“赫曦之纪,是谓蕃茂。”
症名。指口内常有酸味的感觉。《医学入门·口舌唇》:“肝热口酸而苦。”多由肝热上犯,或肝热乘脾,宿食停积所致。治宜疏肝泄热,用小柴胡汤、当归龙荟丸等方;肝热乘脾,宜左金丸加神曲、龙胆草等;宿食停积而见口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门为供给四方宾客及士族患病所需药品和食物而设立的机构。
见《临证指南医案》。为石斛之处方名,详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胃黄者,吐逆下利,心腹气胀,或时烦闷,不能饮食,四肢无力,若唇口面目舌根黑者,难治。”治用点烙法及服人参散等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见《山东中药》。即昆布,详该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系指舌吐出口外而时时吐弄。《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风痰久积于内,或劳役过度而生,其状舌出过唇,不能言语,患者以手时弄其舌,故名。”其原因有:①心脾积热致者,症见时时舒舌于口
即头摇。见《伤寒论·平脉法》。详头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