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风邪、湿痰所致的头痛。《赤水玄珠·头痛门》:“风湿头痛亦作痰患。”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纳呆,口干少饮,苔腻,脉濡或浮缓。治宜祛风化湿,可用玉壶丸、加减神术散、羌活胜湿汤等方
新生儿乳房胀大及泌乳的现象。为禀自母体冲任二脉之气上溢所致。男女婴儿均可出现,是一种生理现象。切忌挤压,以防感染。任其自然,一至二星期即可消失,但亦有延长至三月之久才消失者。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肠山。即承山,见该条。
推拿穴位名。位于左眼胞。《幼科推拿秘书·赋歌诀秘旨》:“又若三阴三阳虚肿,心有疾也。”《幼科推拿秘书·夜啼》:“夜啼……如寒,推三阳。”
疏泄,升发透泄之意。肝气有升发透泄作用,能舒畅全身气机。如精神抑郁,可使肝气郁结,甚至影响气血流畅而发生疼痛;肝又能助脾胃消谷运化;妇女的月经和男性的排精,也与肝的疏泄有关。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方。栝蒌仁、炒牛蒡子、天花粉、黄芩、栀子、连翘、皂角刺、金银花、甘草、陈皮各一钱,青皮、柴胡各五分。水煎,入煮酒一杯和匀,食远服。治乳痈,红肿热痛,寒热往来者。
八法之一。又称祛寒法。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劳者温之”。具体方法有温中祛寒、温经祛寒、回阳救逆、甘温除热等。详各条。
同脾阳虚。详该条。
【介绍】:见华佗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丹发两膀上,不过一日便赤黑色者谓之。治宜:栀子仁捣末,醋调敷。或用景天花捣绞汁,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