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药后喘

药后喘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因服药后引起的哮喘。可因药物过敏,或其人体气素虚,劳倦过度,或病后用攻伐药太过,以致喘不能收。治宜扶正为主,如补中益气汤等方。《医学入门·喘》:“因服补药喘者,用三拗汤。”古代有因服石药致喘者。如《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十四:“乳石之发,……使人胸满短气,上喘咳嗽,不得安卧。”宜紫菀汤麦门冬汤贝母汤葶苈丸等方。

猜你喜欢

  • 赵依吉

    【介绍】:见赵学敏条。

  • 浊邪

    多指湿浊之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温热论》:“浊邪害清也。”参见湿浊条。

  • 紫癜风

    病名。《圣济总录》卷十八:“紫癜风之状,皮肤生紫点,搔之皮起而不痒痛是也。”多由风邪挟湿,客于腠理,荣卫壅滞,不得疏泄,湿郁皮肤所致。证治参见紫白癜风条。

  • 人尿白

    见《四川中药志》。即人中白,详该条。

  • 南极

    南方之极,与北极相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奔南极。”

  • 痰燥

    痰症之一。指因痰火而致烦躁的病证。《万病回春·痰饮》:“痰燥者,痰火作热烦躁也。”方用加减温胆汤等。参见痰躁、痰证条。

  • 开阖补泻

    针刺手法。指以出针时开、闭针孔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素问·刺志论》:“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入(刺)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开阖补泻。以出针后轻轻按

  • 红杏老人

    【介绍】:见陈邦贤条。

  • 囟顶

    指颅顶部。《素问·气交变大论》:“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

  • 室女逆经

    病证名。指女子(本应指未婚者)因逆经而致眼部出血之病证。又名女子逆经、女子逆经赤涩、女人血气逆流、逆经目赤。《银海精微》:“此乃室女或肥壮妇人血热经闭,过期不行,则血逆于上,注于目,灌于睛外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