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艾灸和针刺的合称。《灵枢·四时气》:“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见《陕西中药志》。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方。乌梢蛇、藁本、防风、芍药、羌活各一两,川芎、细辛各五钱。为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下。治眼外障,痒极难忍。
痰饮之一。因饮邪在肺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参见痰饮、支饮条。
见明·万全《妇人秘科·种子章》。又名种玉。指受孕。
【介绍】:参见唐玉书条。
病证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即风牵斜。详该条。
见《寿世保元》卷九。即洪宝丹,见该条。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由脾热引起身黄。若脾更移热于它脏,则于身面、眼目、或舌下并可出现该脏之色。如脾移热于肝则可见眼青黄,面色黄,脉亦青;如脾移热于心,则其人身热而发赤黄,眼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