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气下陷。详该条。
出《庄子》司马彪注。即橡实,详该条。
病名。出《枕芷外科钞》。即小腹痈。见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参见崩漏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徐长卿之别名,详该条。
《辨证录》卷八方。熟地黄、山药、芡实各一两,沙参、茯苓各五钱,五味子一钱,地骨皮三钱。水煎服。治纵欲过度,梦遗不止,腰足痿弱,骨内酸疼,夜热自汗,终宵不干,肾水涸竭者。
病证名。见《医林改错》。长期患病,气虚血亏而成惊搐。其症身热起伏,面颊潮红,形瘦肉脱,似搐非搐,有时昏迷少气。治宜健脾益气,养血镇惊,用可保立苏汤(方见小儿昏迷条)加减。
书名。40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1~2伤寒;卷卷3~6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卷7~20心痛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