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骨之一。即鎚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鎚,故名。
病名。指癖病积年不愈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久癖,谓因饮水过多,水气壅滞,遇寒热气相搏,便成癖,在于两肋下,经久不瘥,乃结聚成形段而起,按之乃水鸣,积有岁年,故云久癖。”参见癖有关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廉夫。东阳(今浙江东阳)人。著有《食物本草》二卷、《丹溪纂要》二卷。他在医学思想上,推崇朱丹溪。《丹溪纂要》一书,是他对朱丹溪著述通过学习体会而予以注释。
证名。或作头晕眼花。指身体有飘忽不定、眼花缭乱的感觉。《景岳全书·杂证谟》:“但忽运而忽止者,人皆谓之头运眼花。”详眩晕条。
喜饮凉的饮料。属里热证。宜清热生津。《素问·疟论》:“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
《石室秘录》卷六方。水蛭(炒黑,研末)、雷丸、红花、枳实、白芍药、牛膝各三钱,当归二两,桃仁(去皮尖,捣)四十粒。水煎服。治血臌。
运气术语。指六气司天在泉各主持一岁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岁主奈何?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胃中郁热而引起的头痛。因小儿脾胃脆嫩,过食肥甘厚腻食物,引起脾胃消化功能失调,积滞化热,热极生火,火性上炎,循足阳明经上行而致。症见鼻干目痛,上至头额,下至齿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多由足太阳膀胱经湿热凝结而成。生于项后发际两旁角处,脑后发之旁,属浅表轻症,易成脓,治同外痈。相当于枕后化脓性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