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名时气发斑、时疫发斑、温毒发斑。《瘟疫论补注·发斑》:“温疫发斑,寒热虚实皆有之,重者二三日便见,轻者五六日方出,淡红稀小者吉,稠密紫赤者凶。必察元气虚实,脉之有力无力。欲出未出,葛根升麻汤
见疠、戾气各条。
见《江苏药材志》。即荠菜,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正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天井、肩井两穴的合称。详见两间条。
见《药材学》。即蜂毒,详该条。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猕猴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痢疾之因热毒所致者。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其证痢下五色脓血,或如烂鱼肠,或如豚肝,心烦,腹痛如绞。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方如茜根丸、三黄熟艾汤加忍冬藤、白头翁、马齿苋等药。本病可见于重症中毒
见伤寒类证条。
即热淫。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