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程式条。
病证名。因产后气血大虚,腠理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袭入肌肤、经络、关节所致。以痛痹、行痹较为多见。治宜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方用荆防四物汤随证加减。产后痹证,正气甚虚,切不可过用辛燥之药。
【介绍】:东汉时医家。号翁君。曾著有《经方颂说》,不传。
出《难经·六十九难》。运用五行相生和母子关系的理论,来治疗五脏实证。例如肝木生心火,肝是母,心是子,出现肝实证时,不仅要泻肝,还必须泻心火。如肝有实火,症见头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面红耳赤、胁肋灼
指小便浑浊。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即便浊。详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凤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铁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详左阴疮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①阳明为二阳,厥阴为一阴。《素问·阴阳类论》:“二阳一阴,阳明主病。”王冰注:“一阴厥阴,肝木也。二阳阳明胃土气也,木土相薄,故阳明主病也。”②刺寒厥的一种方法。《灵枢·终始》:“刺寒厥者,二阳一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