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脏中风

猜你喜欢

  • 老鼠乳

    见《福建中草药》。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

  • 宋祥麟

    【介绍】:清代医家。字钟岳。山东堂邑人。撰有《痘疹正宗》(1695年)2卷。

  • 清里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小儿发热至二、三日,邪已入里,或乳食停滞,内成郁热,其候五心烦热、睡卧不宁、口渴多啼,胸满气急、面赤唇焦、大小便秘,此为内热。以鸡蛋一枚,去黄取清,以碗盛之,入麻油

  • 虚阳不敛

    即虚阳上浮。详该条。

  • 经行衄血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多因肝郁化火犯肺,或阴虚肺热,以致肺络损伤,经期血随火动上逆。症见经行衄血。肝火犯肺者,兼见急躁易怒,口苦咽干或咳,治宜平肝泻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郁金;阴虚者,兼

  • 百会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玉顶发、玉顶疽。多因火毒凝结上攻,生于百会穴者。初起形如粟米,根渐肿大如葡萄状,高坚红肿,焮热疼痛,身热畏寒,渴而思冷饮,便秘躁烦,脉见洪数者,宜服黄连消毒饮;若漫肿平塌

  • ①与膜通。《灵枢·邪客》:“地有林木,人有募筋。”详膜条。②募穴。《难经·六十七难》:“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详募穴条。

  • 霉中黄苔舌

    舌霉色中有黄苔,即灰黑黄苔。为湿热蕴阻中焦,宜清热祛湿(见《伤寒舌鉴》)。

  • 十二经脉

    亦称十二正经。是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主要经脉的合称。《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是人体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也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十二经脉按阴阳属性分布于人体,四肢部阳经

  • 血疟

    疟疾之一。指疟发时有各种出血症状者。《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血疟者,或血,或便血,或女人月事适来,皆是血疟。宜于治疟药中,加桃仁、莪术、延胡索等。”参见疟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