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刺法名。又称五脏刺。《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以其针刺深浅部位不同,分别适应五脏有关的病变。计有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等五种。详各该条。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忧思过度,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见注市条。
出《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腧穴,见该条。
即出针。《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
见《江苏药材志》。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入门》卷六。葶苈子(炒黄,为末)三钱,大枣十枚。先将大枣浓煎,去枣取汤,入葶苈子末,调匀食后服。治肺痈胸满喘咳,或身面浮肿等症。
出《金匮要略》。为红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鸡内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