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运气按摩。见该条。
见寄湘渔父《达生保赤编》。分娩过程的七种症候。即脐腹急痛,腰酸重坠,眼中出火,谷道挺进,室户肿满,手中指筋脉跳动,胞浆或血大来。
见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条。
【生卒】:1898~1939年【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字半龙。江苏吴江人。曾在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著有《内经研究之历程考略》、《中医诊断学大纲》、《外科学大纲》、《药敛启秘》等。
眼科病证。见《审视瑶函》。本证经常气轮丝脉纵横,稀密粗细不等,甚者羞明隐涩泪出,或痒或痛,亦或不痛不痒,只是昏朦,久而不愈。即赤丝乱脉证,详该条。
眼科病证。俗称赤觑、赤瞎。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初起,势甚轻微,次后始赤涩有泪,浑睛生障,多脉与眵,日久诸轮廓皆坏,虽略能行走,瞳子不见影动,且障稍高于睛。”其睑内常有椒粟颗粒。类今之沙眼
病证名。指眩运因风痰结聚胸中,壅遏清阳所致者。《医碥·眩晕》:“痰涎随风火上壅,浊阴干于清阳也,故头风眩晕者多痰涎。”《儒门事亲·风门》:“凡头风眩运,手足麻痹,胃脘发痛,心腹满闷,按如水声,可用独圣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蛔结痧,痧毒攻胃故蛔死,入于大肠与宿粪相结,腹中大痛,是为蛔结。又有痧毒入胃,胃必热胀之极,蛔不能存,因而上涌,乘吐而出;或蛔结腹痛,不大便,或入大肠由大便而出
方书名。一名《和剂局方》。10卷。宋·太医局编。初刊于1078年以后。本书是宋代太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宋代曾多次增补修订刊行,而书名、卷数也有多次调整。最早曾名《太医局方》。1107年前后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①即阴挺。相当于子宫脱垂。《医学正传》卷七:“产后阴脱,谓阴户中宫脱下也。”②指妇人因分娩损伤胞络,或举动房劳。而致阴户开而不闭,甚则肿痛,小便淋漓。治宜补益气血。方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