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义

脉义

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其方法系由教授、助教选择病人,令被试者切脉并作出结论,以考板其脉学的水平。

猜你喜欢

  • 幼幼近编

    儿科著作。又名《证治大还幼幼近编》。4卷。清·陈治撰。十七世纪末刊行。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前三卷主论痘疮主治,后一卷论小儿杂病诊法及证治。

  • 鼻涕虫

    见《本草纲目》。为蛞蝓之别名,详该条。

  • 喻义

    【介绍】:唐代外科医家。曾任西州(今新疆境内)节度要籍的官职。撰《疗痈疽要诀》1卷,已佚。

  • 张果服气法

    气功功法。一种锻炼闭气的功法。见于《云笈七签·内丹》。其操作方法“每日常仰卧,摄心除杂念,闭气握固,鼻引口吐,无令耳闻,唯是细微,满即闭,使足心汗出,一至二,数至百以上,闭极,微引少气,还闭,热呵冷吹

  • 血虚痰

    因血虚所致的痰证。《症因脉治》卷二:“血虚痰,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六脉细数。”治宜养血化痰。方用加减四物汤加贝母、杏仁、青黛等。参见痰证条。

  • 沈慎伯

    【介绍】:见沈允振条。

  • 湿热呕吐

    病证名。指呕吐因肠胃素有积热,又外感湿热之邪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湿热呕吐之症,内热烦躁,口臭身热,面目黄肿,满闷恶心,闻谷气即呕。”脉多数大。治宜清化湿热,用家秘清胃汤、栀连二陈汤、栀连平胃散

  • 子水气

    病名。明·赵贞观《绛雪丹书》:“凡胎成三月后,两足渐肿至腿膝,行步难甚以致喘闷,饮食不美,状似水气,至于脚指出黄水,名曰子水气。”即子气。详该条。

  • 养血

    即补血。详该条。

  • 絮针

    古时纺纱织线之针。《灵枢·九针论》:“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