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分类草药性》。为紫金牛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①见《幼幼集成》卷六。痘疮后余毒,舌上生疮,赤者谓之赤口疮。此热在心脾二经,内服洗心散,外用阴阳散(川黄连、黑炮姜研粉)敷之②见《脉因证治》卷下。系指患口疮之色赤紫者。多由血热或胃火上薰所致。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小儿疳眼。详该条。
病证名。恶阻症型之一。平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聚湿成痰,孕后经血壅闭,冲脉之气上逆,痰饮随逆气上冲所致。症见恶心,呕吐痰涎,胸满不食等。治宜豁痰降逆。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内钓,表现腹痛多啼,唇黑囊肿,伛偻反张,眼内有红筋斑白者,即为此证。为寒气壅结所致。治宜温经散寒,用木香丸(《幼科发挥》)。
见《外科枢要》卷四。即冲和膏,见该条。
古法测量体长时1~7胸椎的合称。《灵枢·骨度》:“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参见上节条。
出《卫生杂兴》。为土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喻枯裂之象。《素问·气交变大论》:“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柔萎苍干。”
【介绍】:东汉时期医生。曾著《太医金箴》、《四民月令》等书,均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