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漏

胎漏

病证名。见《素问病机宜保命集》。亦名漏胎胞漏漏胞漱经胎满。①《医学入门》:“不通而下血者为胎漏。”孕后因气血虚弱、肾虚血热等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症见阴道不时下血、量少或按月来血点滴,并无腰痠腹痛小腹下坠等。气虚者,兼见精神萎糜,少气懒言,宜补气安胎,用举元煎阿胶血虚者,兼见面色淡黄、神疲乏力,宜补血安胎,用胎元饮;肾虚者,兼见头晕耳鸣,尿频,宜固肾安胎,用寿胎丸;血热者,兼见口干咽燥、心烦不宁,宜清热凉血安胎,用保阴煎。②指激经。《三科辑要·妇科辑要》:“激经即胎漏,孕后仍行经也,此血有余,无他症不必治。”

猜你喜欢

  • 晡时

    指申时。详十二时条。

  • 元亨疗牛集

    兽医学著作。2卷。明·喻本元、喻本亨撰。刊于1608年。本书记述了一些牛病的名称和用药法、针灸等治疗的方法,并附有牛马图。参见元亨疗马集条。

  • 济世良方

    方书名。朱静一编。8卷。本书为验方汇编的一种。卷1为本草便读及伤寒温病方;卷2~8为真中风、类中风、感冒等90余种各科疾病的验方选辑。1919年有铅印本。

  • 伍起予

    【介绍】:南宋外科学家。尝集上古得效方论要诀,撰成《外科新书》一卷,公元1207年刊。该书已佚,但却是中国以外科命名之最早者。陈自明撰《外科精要》多所引录其内容者。

  • 气鼓法

    正骨手法。适用于胸肋骨个别骨折及错位的整复。患者仰卧,背部垫高,令患者用力咳嗽或深呼吸,同时令助手下压腹部,医者下压突出的骨端,借“鼓气”的力将陷内的骨端或错位骨端鼓出,借以达到整复的目的。

  • ①五治法之一。针对病邪所在,用针刺或汤药攻邪。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②采用之意。《灵枢·颠狂》:“治之取太阴、阳明。”《素问·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

  • 面色苍黑

    见《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指面部泛现晦黑的病色。多因肾气耗损,血气失荣于面所致。可见于阴黄、黑疸等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亦多有此症候。如伴见身肿或额黑者,显示病势危重,预后不良。参见面色黧黑。

  • 清天河水

    小儿推拿方法名。详天河条。

  • 皲裂

    即皴揭。详该条。

  • 八脉主病

    小儿食指三关八种脉纹主病。《幼幼新书》引《水镜·八脉主病要括》:“形如鱼刺物惊瘥,形似悬针泻痢多。水字肺惊证已见,乙知疳疾要调和。”“形如曲虫疳患久,如环肾积细详看。逢纹乱后知虫犯,流米通身莫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