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子痢、胎前赤白痢。病因孕后内伤饮食生冷,或外受暑湿热毒之邪,以致里急后重,腹痛,下痢赤白,日夜无度,若阳气下陷则胎易坠。由饮食所伤者,初起腹痛,里急后重者,宜香连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为其管盘绕于肛也。”即环肛漏。参见该条。
即涕。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产于朝鲜者,详人参条。
病名。《疡医准绳》卷二:“虎须疔生于唇下。”证治同人中疔。
指长期嗜饮某种浆水、酒类,以致湿滞中焦,影响脾胃,气血耗伤,酿成聚积劳损之病。《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饮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苦荬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红紫珠之别名,详该条。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薄荷叶、楝参各五钱,生地黄一两,生甘草二两,桔梗三钱,山豆根八钱,冰片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龙眼大,每一丸分三次,临卧噙入口中,津液渐渐化下。治咽喉肿痛,或声不清,或声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