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人参、知母、石膏、天花粉、葛根、麦门冬、竹叶、粳米。水煎服。治麻疹服表散药后,发热时渴者。②《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人参、石膏、知母、甘草。水煎服。治上消,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著名医生。高宗时侍医。以医术名于时,精针术,曾为唐高宗刺百会、脑户出血,治疗风脑头痛茯良效。
气功养生类著作。唐·胡愔著。此书对每一脏腑分述其图、修养法、相病法、治病法、导引法、六字气法,有理论、有方药、有气功法的运用,是继《黄庭内景经》之后,研究气功养生法的专著。其特点是:①重视把握阴阳。认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因恼怒忧郁,肝郁生火,克伐脾胃所致的吐酸症。症见食入吐水酸馊,两胁刺痛,面红升火,脉多弦数。宜用柴葛平胃散、栀连平胃散等方。因脾胃虚寒、宿食、水饮、痰热所致者,亦属内伤吐
和法之一。用清热泄湿的药物以治疗湿热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的方法。如症见往来寒热、口苦、胁痛、胸闷欲呕、小便浑浊,舌质红,苔黄白腻,脉弦滑数等,用蒿芩清胆汤。
指湿浊邪气阻遏清阳,蒙蔽头部孔窍,出现神志昏蒙和听觉障碍的病机。《温热论》:“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医鉴》1卷,已佚。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肩前方。《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按法》:“琵琶在肩井下,以大指按之,能益精神。”
证名。出《素问·腹中论》。指大小便皆出血,详见便血、溺血等条。
病名。指因气虚而致痰涌气急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鼾嗽,咳嗽气急,喉声如鼾者,大虚之症。宜独参汤。”本证可见于心源性哮喘、急性肺水肿等危症。参见短气嗽、气高、痰饮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