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产良方
见沈氏经验方条。
见沈氏经验方条。
见《本草蒙筌》。为瓦楞子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大椎。见该条。
【介绍】:见戈维城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见《外科正宗》。为白蜡之别名,详蜂蜡条。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泻蛔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入胃,胃必热胀,热胀之极,蛔不能存,下入大肠,由大便排出。治以放痧为主,用消毒三棱针刺臂弯、腿弯痧筋,放出紫黑毒血(《痧胀玉衡》)。
针灸著作。1卷。金·窦杰撰。初刊于1295年。内容有标幽赋,通玄指要赋,以及有关经络循行解说、气血、流注八穴,补泻手法及针灸禁忌等方面的论述,为初学针灸的参考读物。现有《针灸四书》本。
针刺和艾灸的合称。《素问·疏五过论》:“刺灸砭石毒药所主。”
见《本草推陈》。即青蒿蠹虫,详该条。
书名。上海中医学会编。成书于1960年。系据专题讲座稿整理修改而成。全书依据阴阳五行学说着重阐明人体脏腑功能、生理及病理机制的理论与临床运用。书分三篇。上篇为总论,概述脏腑的区别及其基本性能和功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