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名实图考条。
与真阴相对而言。即肾阳。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鱼鳖金星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亦称贲豚。《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肾之积名曰贲肫,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肫贲走之状。”详贲豚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三。即悬雍肿。详该条。
指产后呕吐、盗汗、泻泄三症。《张氏医通》卷十一:“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详产后呕吐、产后盗汗、产后泄泻条。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一。又名腐疔。其色白,有泡,三日内顶陷。治同疔疮。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方。生附子、滑石各五钱,瞿麦、木通、半夏各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七片、灯心三十茎、蜜半匙,水煎服。治冷淋,小便淋漓涩痛,憎寒凛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