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疸

胃疸

病名。①见《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已食而仍有饥饿感觉者为胃疸。《外台秘要》卷四:“胃疸,食多喜饮,栀子人主之。”②九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病由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其症以身面皆发黄,食多喜饮为特征。③即谷疸。《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如食已头眩寒热,心中怫郁不安,久则身黄,谷疸也,因饥饱所致,亦名胃疸,以胃气蒸冲得之。”参见黄疸、谷疸等条。

猜你喜欢

  • 狗屎木

    见《广西中药志》。为华山矾之别名,详该条。

  • 脉诊概要

    蒙医诊断专著。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撰于十八世纪。主要介绍诊脉的部位、时间。兼论放血疗法常用的穴位。现存木刻本。

  • 肺实热

    证候名。《千金要方》:“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实者,手太阴经也。病苦肺胀,汗出若露,上气喘逆,咽中塞,如欲呕状,名曰肺实热也。”

  • 中风论

    书名。①清·熊芴撰于1821年。1卷。本书将中风病的病理、诊法及治疗等有关问题分为18论进行讨论,并附医案数则。现有《三三医书》本。②吴锡璜撰。1册。阐述了吴氏对中风病病因和症候的认识,并介绍了各种病

  • 脏象

    指人体内脏机能活动表现的征象。其主要内容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和气、血、精、津液等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脏象何如?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

  • 匏舌(匏,páo,袍)

    即痰包。详该条。

  • 排风藤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毛藤之别名,详该条。

  • 医方易简集

    方书名。9卷。清·王晋夫辑(其子王鹏寿续增)。刊于1852年。本书为单验方汇编的一种,分上部、中部、下部、四肢、杂症、伤损、疮毒、妇女、小儿共9类,2400余方。并附外科大症图1卷及《遂生福幼》1卷。

  • 发历疽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见该条。

  • 红子

    见《分类草药性》。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