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圆翳。历代医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称各异,实际皆黄睛(晶状体)病变混浊。如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内障;形如枣花者,名枣花内障;黄而明莹者,名如金内障;由于病变程度
证名。指突然发热而呼吸迫促的证候。《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热论》:“暴热上喘者,病在心肺,谓之高喘。”治宜宣肺平喘,用麻杏甘石汤。
刺法。指入针后,捻针进至一定深度以候气至的方法。《针经指南·真言补泻手法》:“进者,凡不得气,男外女内者,及春夏秋冬,各有进退之理。”又《针灸问对》:“下针后,气不至,男左女右转而进之,外转为左,内转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即地菍根,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旋复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朱旦伤寒论》一卷。
指由六经的生理、病理特点所规定的治疗用药禁忌,如太阳禁下之太早,阳明禁发汗、利小便、少阳禁汗、下、利小便,三阴“非胃实,不当下”等,见《脾胃论》卷上。
即肩胛部。《灵枢·经脉》:“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腓骨。参骨条。
【介绍】:见余午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