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医学入门·痰类》。又名火喘、火炎上喘。详各该条。
将药煎汤,浸洗全身或局部。可以“疏其汗孔,宣导外邪”(《圣济总录》)。如《金匮要略》苦参汤等。
病名。见《外科十三方考》下编。又名瓜藤漏。症为肛周生漏,疼痛出脓,后渐蔓延至两侧大腿根部,漏孔三五不等,脓水淋漓,病程缠绵。治法:宜先从开始一孔治起,常用挂线疗法,配合熏洗汤坐浴,或用加味天然散。内服
出《名医别录》。即原蚕沙,详该条。
【介绍】:晚清医家。字少逸。其父学医于程芝田,丰承家学,长于温病、时症。撰《时病论》,书中所载治法和成方多有实效,流传颇广。子大震、学生江诚、程子曦等,亦以医闻名。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一。即横翳内障,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浙贝母之药材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神门,见该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即目偏视。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