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虚嗽

肺虚嗽

病名。指肺气肺阴亏虚的咳嗽。见《赤水玄珠》卷七。《不居集》卷十五:“肺虚咳嗽,肺虚者,肺家元气自虚也。惟其自虚,则腠理不密,故外则无风而畏风,外则无寒而怯寒,内则气怯息短,力弱神虚,面白神羸,情志郁结,嗜卧懒言,遗精自汗,饮食减少,咳嗽无力,痰涎清薄,六脉虚微而涩弱,按之无神,此为阳虚脉症,宜大补元气,则嗽不治而自愈。若专于消热消痰以止嗽,未有不速其死也。”《万病回春·咳嗽》:“肺虚嗽者,久病久嗽虚也。宜滋阴补肺加天门冬款冬花马兜铃紫菀阿胶五味子之类。”参见咳嗽条。

猜你喜欢

  • 远志筒

    见《中药材手册》。为远志之药材名,详该条。

  • 三阳合病

    病名。指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受邪而出现的证候。《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 肺经失血

    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因悲忧伤肺,络损动血,或脾气不守,胃气不清,使经脉傍绝,真脏坏决而致。其症或鼻衄,或呕血。宜用麦冬饮子、大蓟饮、人参救肺汤、天冬丸、资成汤等方。参见失血条。

  • 螓(qín 秦)舌

    病名。属舌衄。《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心膈蕴积热毒,而生于舌,老者难医,少者尤可;若(舌上)有孔,则全症也,或有一、二孔,其中流血,或在左右,有黑心。”治宜清热、凉血、止血。可选用三黄凉膈散、犀

  • 胁疽

    病名。系生于胁部之无头疽。出《外科理例》卷四。由足厥阴肝经郁火积聚而发。初起如梅李,坚硬平塌,漫肿木疼,不红不热,成脓迟缓,溃后脓水清稀,早期治宜柴胡清肝汤,溃后托里消毒散内服。余同溃疡治疗。

  • 野葡萄

    见《泉州本草》。即蛇葡萄,详该条。

  • 酒黄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五脏积热,面赤,言语带邪,昏沉错乱,目中黄色,此是酒黄。灸后心、百会、下廉三处百壮。若惙气上喘,脉如屋漏,此候不治,如只大便下血,宜服泽泻汤方。”参见黄疸有关

  • 阳气盛

    ①阳气偏盛出现的热证。《灵枢·淫邪发梦》:“阳气盛则梦大火燔焫。”②阳气旺盛。《灵枢·口问》:“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 土球子

    见《东北动物药》。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 招尤

    出《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招,掉也,掉摇不定也。尤,甚也。”谓头部振摇不定之症。多属肝风及肝胆经病患。参见肝风条。